现代分析研究青铜器的表面地子和锈的颜色与其合金成分和埋藏环境有关

文物修复的目的是恢复原貌,标准是所修复的部位与原物一致。文物复制的目的也是要求能够做到与原物一模一样。这两项工作是一种技术方法,要想修复水平提高,就必须学会复制,只有在复制出的东西上练手艺,才能在修复技术上有长进。

 现代分析研究青铜器的表面地子和锈的颜色与其合金成分和埋藏环境有关

 现代分析研究青铜器的表面地子和锈的颜色与其合金成分和埋藏环境有关

 现代分析研究青铜器的表面地子和锈的颜色与其合金成分和埋藏环境有关

 现代分析研究青铜器的表面地子和锈的颜色与其合金成分和埋藏环境有关

辨伪而言,修复水平和复制技术能够达到叫专家看不出来的地步,自然而然也就能看出别人修复过的地方和复制的东西。你修复的东西被别人看出来了,说明你的手艺潮。手艺人一般都愿意比试,在暗处谁也不服谁,这样就无形中提高了整体修复水平,从事修复工作的人也就能看出哪是真哪是假,有时他们的眼力比鉴定专家还要厉害。

为什么选择青铜器而不选择其他文物谈辨伪?这里的原因主要是青铜器是器物类文物的代表,可以说只要学会了青铜器修复技术,其他各种器物类文物修复就可以迎刃而解。

青铜器修复技术

文物修复不仅是修理也包括复原,而修理不包括复原。这里面包括很多学问和知识,不只是简单的修修补补。不能像焊洋铁壶一样,焊一下不漏就行了。一名合格的文物修复工作者,除了要具备历史学、博物馆学、考古学、化学、地质学、美学、金属工艺学、美术鉴赏学等学科知识,还要掌握钣金、油漆、陶瓷、造纸、电焊、石刻等技术。

文物修复包括两个方面的内容:一是清除文物标本上的一切附着物,二是修补文物和标本的残缺部分,其目的是恢复藏品本来面貌,防止附着有害物继续危害文物藏品。

文物修复的原则:再现历史的真实。不能凭主观想象改动文物的原物原貌,复原部分要求做到与其余部分相仿,对每件所要修复的文物,都应进行具体的分析研究。不成熟的技术绝对不能随便使用在珍贵文物上。

青铜器在地下埋藏时由于墓穴塌陷,地层变化,有些被挤压,有些被撞击,也有可能在辗转运输中发生破损,因而就需要对这些青铜器进行修复。俗话说“+铜九补”,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当接触一件破碎青铜器可采用以下方法修复:

整形→补配→雕刻、錾花→焊接→粘接(螺钉、铆钉、胶粘等方法)→作旧→化学保护→修复后的青铜器保存。

青铜器的复制技术

复制是出于对文物的保护和为弘扬祖国传统文化的目的。在某一件文物上翻制模具,再用原有材料、原有技术、原有工艺制作出来,外形、重量、材料与原物一样,这样才能叫复制。

文物复制的标准与文物修复一样,就是与原物相同,不采用仪器基本看不出来。

文物复制的理论是从文物鉴定的经验中得出的反鉴定的理论。有很多专家整天在研究从什么方面鉴定辨别假文物,那么从事文物复制造假的人除了掌握实用技术外,还在研究从什么方面反鉴定,以便使复制出来的文物能够逼真。

青铜器复制(高仿)过程:首先研究复制对象的情况。如它的研究发掘报告、金相分析报告、合金分析报告、在地下埋藏时的环境报告等等,掌握了它的全部情况有利于复制。某一件青铜器在出土后,一般发掘和研究报告发表在《文物》、《考古》等杂志上,金相、合金分析报告发表在《科学》等刊物上。但真正造假的人不可能造一件已出土的非常著名的青铜器,他们造的是新东西,主要按坑口来复制,如:山西坑口、河南坑口、山东坑口、湖北坑口、陕西坑口等。坑口是由当地地下土壤和雨水及气候状况的不同来区分的。

现代分析研究青铜器的表面地子和锈的颜色与其合金成分和埋藏环境有关,合金成分是内因,地下埋藏环境是外因,所以才造成干坑、水坑及各地区出土青铜器锈蚀各有特点的状况。所要复制的青铜器的合金成分如果与原件相同,复制出来的外表与原物锈蚀基本相同。古代《考工记》中记载有六种不同的青铜器合金比例,称为“六齐”。六齐的作用主要是使铸件获得不同的硬度、韧性和其他机械性能。

目前复制青铜器大多采用精密铸造的方法。其蜡模上一定做得非常好,有范线、合范痕、疣痕、垫片。其铸出的铸件经过加工、修整就开始作旧(作锈)。

作锈可分为传统手工作锈、化学作锈、电解作锈、刷镀作锈。作旧前要分析原件上的锈色,一般来说有白色(氧化锡)、灰白色(氯化亚铜)、亮绿色(碱式氯化铜)、浅绿色(碱式碳酸)、红褐色(氧化亚铜)、黑色、靛蓝色(硫化铜)、蓝色(硫酸铜)。其中氯化亚铜、碱式氯化铜是有害铜。这种锈就是大家常说的青铜病,它能够将锈蚀蔓延、扩散、传染其他铜器。对于有害锈可剔出、转化或抑制,然后加固、保护、整修、复原。

当前锈色作旧的几种方法:

生坑:指新出土的器物,或者是出土虽有几年但器物的表面未被灰尘、油污所染,也未做过任何人工处理,尚保持新出土时的状态。目前这种锈可以复制出,能达到逼真。

熟坑:多指传世的铜器或早期出土的器物,经常被赏玩,器物表面因手中的汗和油长期磨擦而呈现出光熟状态,或者将新出土的器物上蜡擦光,统称为熟坑。目前用化学方法有时感觉太薄,用传统方法容易太油,但熟坑的比生坑的容易做。

水坑:器物表面颜色漂亮,或湛绿湛绿,或油黑油黑,一般称之为水坑,像从水坑中捞出来的一样。主要在长江以南地区,湖北、湖南一带出土的水坑器居多。这种锈只能用化学方法做,现在有些复制品与真品很难分清。

发坑:器物表面似发酵过,不仅表面有积锈,而且积锈下凸凹不平或有膨裂状。发酵膨裂程度重者称发坑,轻者称半发坑。现在也可作出,只是有时看着不自然。

脏坑:指器物表面附有杂色,极不美观,而且有不易去掉的恶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