斜口筒形玉器就经过人造化形成了祖先---祖-且字的形象符号的原始码

中华文明核心之一的象形文字从哪里来的? 虽然发现了很多远古岩画,但还是找不到象形文字的原始码的影子。从原始社会晚期到奴隶社会,文字拥有和使用是部落首领和奴隶主及其王公大臣的特权。商代甲骨文金文石文就是记录商王及其王公大臣的活动的。当时的甲骨文金文是非常成熟的象形文字,已没有原始文字的原始特性。显然,在甲骨文和金文之前,一定有一个原始文字符号的原始码。什么是这个象形文字的原始码呢?这一直是个千古之迷。

红山文化---玉文化的考古发现露出了一线曙光: 6500年前的红山文化的玉器就是中华文明象形文字的原始码---系统化了的原始象形符号。红山先祖们用玉器的形状,使用位置,以及排列组合,创造了象形文字的基本象形原始码。 这个基本象形原始码先后和中国各地史前文化里的文字因素互相影响融合, 最终在夏商之时创造了甲骨文金文石文---中国的象形文字。

人类将自然界的各种物质和现象人造化而抽象成信息负载体以赋予自己的意愿。例如,订婚戒指,折箭为盟,图腾崇拜等等。然后,人类将这些信息负载体演进成系统化和制度化了的信息负载体符号---原始码,最后将这些原始符号记录下来而成了文字符号。

象形文字就是人类将自然界里的各种形象和现象经过人造化而成的具有形象和抽象意义的语言文字符号。 红山先祖创造红山玉文化的过程就是这种人造化的系统和制度过程。也就是说,红山玉文化就是红山先祖将自然界里的形象和现象复制和概括而成的一种人类信息沟通的象形符号。这类象形符号就成了中国象形文字的基本象形原始码。

西方文明的拉丁文字,最早也是从自然界的象形中而来的。例如, "A"字就是一个牛头。 "B" 就是一座屋加一个院子畜生圈。 在古希腊文化时,爱琴海一个岛上的原始部落将这些象形符号排列成字母形式的文字符号。从而形成了拉丁文字的原始码。

中国的象形文字没有走向字母形式,而是继续深化原始象形符号,最终形成了图形式的甲骨文。甲骨文金文石文出现在商代。而商王族系就是红山文化的后裔。商王及其卜师们最多地直接继承了红山先祖的玉文化。

红山文化的玉文化是红山文化的先祖们集体的智慧而集中反映在原始部落首领惟玉而尊的特权之中。牛河梁遗址的中心等级分明的惟玉而葬就是很好的证明。 中心等级分明的惟玉而葬说明了4个事实:

1、 红山文化的原始部落已出现一人独尊的等级制度。
2、 红山文化的原始部落已出现对物的私有化,特别是玉器的高度私有化。
3、 红山文化的原始部落已是以玉为最高的物质符号,进而成为最高的精神符号。
4、 玉是红山文化的部落首领或巫师的身份标记和特别寓意的象形符号。

红山文化中还有包括陶器石器在内的形象器。如妇女陶象石象,日用器等等。但真正起象形符号主导作用的是玉文化。

红山玉文化里,有四个大类是非常独特的:云勾形玉器,斜口筒形玉器,龙形玦,和Y形器。

牛河梁考古的红山文化玉器组合显示了一种规律:在中心大墓里, 都具有高等级的勾云形器。而且勾云形器是竖起来放在显示王权的位置。

勾云形器就是甲骨文和金文"我"字的原始形象的原始码。甲骨文或金文的"我"字就是一件手握竖立起来的勾云形玉器。正如杨伯达先生讲的,云勾形玉器是身份符号。

甲骨文和金文的"我"字就是一竖,加个齿角形器。这个齿角形器是什么? 这个迷一直到红山勾云形玉器出土之后才明白。当红山的部落首领竖举起勾云形玉器时,就在向部落说:这就是"我"的象征符号。这也是部落首领之间的交流象征符号。到了商代,商王的卜师将王竖握勾云玉器的形象符号化,就在甲骨上刻下了"我"字。这也解释了勾云形器在红山文化之后消失的原因:夏王朝到商王朝在一统天下部落之后就禁止再造部落首领的身份证---勾云形玉器了。

<<牛河梁红山文化遗址和玉器精粹>>一书中写到:
"牛5Z1M1的勾云形玉佩竖置,反面朝上的出土状态最为明确,且四个缀鼻
两个横钻,两个竖钻,它们都以顺短边一侧而两两相对,且顺短边横钻的一对在上(图版本12,13,66),这就进一步验证了勾云形佩竖置的合理性。"

郭大顺先生在他的<<红山文化勾云形玉佩研究>>一文中说到: 这种玉佩的出土位置多在右上臂或肩上,且以多齿的一侧向外,这使我们联想到斧钺一类的出土状态,勾云形玉佩是否与手持的斧钺和权杖一类有关,,很值得注意……而且由于这种勾云形玉佩与玉龟一类神器目前只在中心大墓中共出, 如牛5Z1M1和胡头沟M1,它可能就是神权和王权结合的一种体现。

这里还要解释勾云形器的齿字是什么意思? 勾云形器有很多种类。但基本核心是上面左右两边有一八字云形,下面左右两边有内八字形云,中间有圆涡形,下面正中是齿角形。这个基本形里,唯一变化的是下面正中的齿形。有一齿,二齿,一直到五齿(目前出土的最多齿)。这些齿角代表了什么?应该是代表了此勾云形器主人的身份和统领的部落数目。

有很多勾云形器的变化种类。很多象是一枚勋章,奖励给立大功的部落成员,甚至是允许部落英雄另开一个部落的符号。 因为这类单形勾云器常常是单齿的。

斜口筒形玉器就是"祖-且"字的原始码。"甲骨文和金文的"祖-且"字应该是红山玉文化里独有的斜口筒形玉器的正面形象符号演化而来的。 那么斜口筒形玉器从何而来? 为什么会代表着祖先的涵义呢?

郭大顺先生在<<红山文化>>一书中,提到了红山文化陶器中有一类斜口筒形器。这类斜口筒形器经常出土在灶边,因而可能与保存火种有关。 H17 N11这就是斜口筒形玉器的来源。火种,在那时是非常重要的生存之道。不仅是吃和取暖的必需品,还是防御野兽攻击的重要武器。取火不易,保留火种就更不容易了。 因此, 继承火种就如部落繁殖一样的重要。很可能,主要火种是由部落首领管理,一代一代的部落首领相互传递。就象是上一代传给下一代一样。而管理火种代代相传的象征就是拥有这类斜口筒形玉器的部落首领。 斜口筒形玉器的正面图就是一个"且"字。有时中间是一横,有时是二横。还有的"且"字里有如火花一样的斜纹。 这多出来的一横或斜纹是代表火烟纹。这样, 斜口筒形玉器就经过人造化形成了祖先---"祖-且"字的形象符号的原始码。 斜口筒形玉器也就自然成了具有通祖达先的信息功能的形象符号。 从斜口筒形玉器都是放在墓中主人的头顶或腰部主要位置也可以证明这种斜口筒形玉器具有通祖达先的信息功能。

到了夏王朝之后,火种已经很容易就可由人工制造而成。取火已不是一件难事了。人们封了个火神之后,斜口筒形玉器就不再需要制做了。

玦形玉就是"玦"字形象符号的原始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