避免了前人在寿山石雕题材上有很大的局限

清末民初,福州西郊观前人林清卿秉性聪慧,喜诗书字画,受业于西门雕刻名工陈可应,陈可应擅长于平面剔地浅浮雕,林清卿继承此法,并融进中国画画像砖等创作艺术精髓,运用自己纯熟的刀法使浅浮雕更加薄化。林清卿独辟蹊径,用雕刀在石头上平面绘画造型达到“画石非人之画纸所能及也”的境地,林清卿用中国画的线条韵味,传统寿山石雕的刀法,融刀画于一炉在仅一毫米厚的薄意作品中将形象、体积、层次、内容充分表现了出来,加上寿山石的巧色与温雅脂润使作品更加完美。林清卿开创了前无古人的寿山石雕新的艺术技法,“薄意艺术”。而且并把它推到了最高的艺术的境界,成为后人追模的艺术典范。海内外收藏家追寻的艺术瑰宝,我对林清卿薄意艺术进行了分析与研究,认为他的薄意艺术有五大特色

1、以石作画用刀如笔

林清卿之所以暂时放下雕刀,拜师学画,其目的就是要提高自身修养,使其具备深厚的笔墨功力和中国绘画艺术基本原理和方法,将它运用到薄意雕刻中去。但寿山石薄意作品的创作,有更多的客观局限性,因为天然寿山石,每方都不可能一样,尤其珍贵石种如田黄、水坑石、高山石中的晶冻石他们的材形、色泽、纹理都各不相同。林清卿却能依材形、色泽、纹理巧妙构思,审石度势出其奇制胜,力创佳作。当然寿山石中也有十分纯洁、没有裂纹和瑕疵的石材,这样纯净的石材,在题材选择上就可以发挥更大的自由创作空间。林清卿对这样的石材倍加珍惜,他以为石头本身如果很美,就应当留着让人们欣赏。对这样的石材工应以少胜多,因此,林清卿在洁净的石材上大多只施以几杆翠竹,数根苇草尤见情趣。如何在多裂纹、多颜色的珍贵石材要使抽象的纹理加工成巧色艺术品,这只有创作激情是不够的,他还需要作者具有丰富的创作想象力与精湛的技艺。他在动刀以前花大量时间用于“相石”立意和笔构。据先师王雷庭说:清伯时常相石三、四天未见动一笔一刀,问其缘由,他说没想好,不急,想好就快了。这就是所谓的“艺术灵感”,有了灵感,作品的创作就水道渠成了。

林清卿在薄意作品中十分注重构图采用中国绘画的传统法则。诸如:宽能走马、密不通风的疏密关系,上下、左右的呼应关系,国画中工与写同时并用的关系。在方形图章上的薄意是四面延续的,他十分注重四面形成一幅完整的图画,各面又能独立成画。画家称其“清卿画石非人之画纸所能及也”。林清卿在薄意用笔上,正侧转折,轻重顿挫,“屋漏”、“回锋”都能以刀代笔将墨韵,甚至墨的五色都似乎表达于石上。林清卿用刀如笔还有其独到之处,譬如林清卿常刻的荷塘清趣,对荷叶的刻法也有独创,文玩,阳面荷叶纹路用阴刻,背面荷叶的纹路用弧刀阳刻,叶脉若有若无、栩栩如生,真正做到“一枝一叶总关情”。人们总称赞“清伯”刻的水纹廖廖数刀波光粼粼,难倒同仁。王雷庭师傅曾说,众不知其中有其绝窍,“清伯”曾授其“天机”,原来他刻的水纹用的阴阳刀、斜刀入石、力度适中,线条流畅地划一条,然后掉个头再划一条,据画面需要如此反复数次。这样运用阴阳受光的原理水也就活了。

2、因材施艺巧掩瑕疵

寿山石五彩斑斓,柔而易攻,是天生美石,俏丽的色彩因色构思那是锦上添花,然而寿山石也有美中不足之处,譬如有裂痕、石格、石纹、砂丁、瑕疵等。在薄意创作中这是雕刻家最辣手的事,如何天工巧夺化腐朽为神奇,林清卿大师即是这方面的高手。他对充分发挥自己的形象思维,首先是根据石材先立意,拟刻花鸟、山水人物,这对以后的运笔构图、开发意境创作出好作品是必不可少的,林清卿常常“相石”数日仍未动一刀的原因所在。

著名金石书画家潘主兰先生在寿山石刻史话中对林氏的作品有过这样的描述:“林清卿曾刻艾叶绿一方。石高二寸余,绿色仅仅过半,其他地方淡灰色。绿处一面有略带黄褐色一大点,这明明是个疵累,通过清卿构思,刻蕉叶二大片满覆石上、蕉叶缺处,作两只小鸟并栖对语、其周啾之声,如出林荫,极为生动,蕉叶下面点缀一拳太湖石,玲珑多孔,孔之后面,还刻两个蕉本,隐约可辨,太湖石好像淡墨勾成。如果以画理来评量,的确丝毫不违背。芭蕉与石头,却比较容易排布的。难在于黄褐色大点,不是安排小鸟,不能那样生动,不是安排两个小黄鸟不能尽掩其全疵。而且绿蕉黄鸟、衬以淡墨的假山石,这等技巧,纵使名画家赋色,恐怕也不过这样。”著名书画篆刻家陈子奋先生在《颐谖楼印话》中评价他的薄意“花卉之妩媚生动,虽写生家罕能及。山水竹木、亦静穆浑厚。难得利用石之病、而反见天然。”

利用俏色薄意创作的花卉为最难,妙在善配巧色,借用红、黄色为四时花卉。黑色为飞燕与雄鸡,就是小黑点、小砂丁在大师刀下也变成飞舞的蜂、蝶、蜻蜓、甲虫等小动物,利巧得法,化弊为利。诸如今藏福州市博物馆的作品《富贵长春》、《夏日荷塘》、《芦雁》利用俏色而构画出的图案,令人为之惊叹:这颜色这么巧吗?石材色的色泽越杂,裂痕越多,林清卿大师的构思就越精妙。裂格多交叉者他多用来雕刻梅、桃、杏等枝干,裂格多竖者他就用来划竹、松、柏或悬崖峭壁。横格就常刻上桥、堤、船、古厝和石径,弯弯曲曲的石纹或裂格,大师则施以云烟雾霞,他所刻的云烟其刀法流畅,令人心旷神怡。我们从福州市博物馆的藏品山水《观瀑》就可领略大师因材施艺的天才,《观瀑》是一对多裂格的方形章,况且裂格中有许多横与竖90度的裂纹,这没有难倒大师,他勾画出重重叠岩纵深、山泉飞流直下,近处苍松翠柏,一泓清水,远处天高云飞,房舍隐其中,观赏者如身置清静优雅之境,世间烦恼荡然无存。

利用田黄石珍贵的稀薄石皮,雕刻就如单色水墨国画,运用自然石皮的厚薄表现近景远山意境深邃更增添画面情趣。再如福州博物馆收藏的田黄方章《梅雀争春》他顺着稀有的石皮一波一折地将腊梅的苍劲有力的枝干,曲折的疤节通过刀笔表现出来,贵州文玩,花、鸟、竹、石刚柔相融,且遮去瑕疵,避了裂格,使质地纯洁脂润部分均表露出来衬托出用石皮雕刻的画面通过其丰富的质感与对比色表现了自然美与艺术美。

3、题材广泛立意新颖

林清卿的“艺外学艺”使艺术修养和文化水平得到很大提高,避免了前人在寿山石雕题材上有很大的局限。林清卿的薄意雕刻内容丰富,题材广泛,主要有花鸟、山水、人物等。花鸟中他多选择梅雀争春、芦苇鸿雁、翠竹雄鸡、荷塘清趣、春江水暖、傲雪腊梅、富贵长春、傲霜秋菊、松鹤延年、 木芙蓉、海棠花、月季花、金针花,桃花柳燕等等。这些题材中虽然有的反复创作使用,但大都因色因格而构图,每件作品构思都别出心裁同工异曲,让人陶醉于鸟语花香的意境之中。山水也是林清卿薄意作品较常用的一个题材,这与寿山石多裂格用来刻划山水画较适宜有关,天然的裂格与石纹给他带来非常广阔的想象空间飞泉叠瀑、高山流水、崇山峻岭、枫桥夜泊、古柏苍松、赤壁夜游、远上寒山,有竹人家、寒江垂钓、浩月流云、落日归帆等等,幅幅山水画跃然石上。林清卿说:“薄意山水,以意为之,取其神远”。潘主兰先生说:“林清卿山水人物大都精而饶有韵味,吾友龚礼逸《寿山石谱》称其薄意精妙绝伦人恒有言,一艺之长足以饮誉于当时,收名于后世林清卿之艺盖可知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