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其中北小城是明景泰年间(1450-1457年)大同巡抚年富于城北所筑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 2018-12-21 18:20 我要评论( )

石面平整、棱角分明的一块块青色条石组成了一段城墙基?4?月1日开始实施的大同市北苑路北小城东墙基础抢险加固工程中,施工单位在城墙根部挖出了40余米长的完好石基,这为明代大同古城北小城边界认定提供了有力佐证,也让大同这座城市的文化家底再添厚重

石面平整、棱角分明的一块块青色条石组成了一段城墙基础。从5月1日开始实施的大同市北苑路北小城东墙基础抢险加固工程中,施工单位在城墙根部挖出了40余米长的完好石基,这为明代大同古城北小城边界认定提供了有力佐证,也让大同这座城市的文化家底再添厚重。

记者赶赴工程现场看到,抢修加固的是北苑路南段的夯土城墙。在新修的街面与土城墙中间,施工单位已经挖开一条近两米宽的壕沟。在工人的指引下,记者见到了挖出的城墙石基。石基比东侧的路面高出约1.5米,露出来的只是一个立侧面,其余部分都镶嵌在墙里面,侧面高度约有30厘米,是由均匀的一块块青色长条石连起来的。据现场施工的工人介绍,这段石基是在2日清理城墙根部杂土时挖出来的。石基很难看到石头的接缝,而且石面平整、棱角分明,有明显的手雕斧凿的痕迹。

据大同市文物局城墙管理处专家介绍,这段石基用建筑术语应该称作“土衬石”,是明代北小城墙基的一部分。当时,明大同府城不是独立的城池,为进一步加强大同城的防御能力,改变蒙古骑兵动辄可以冲到大同城下的不利局面,,曾分别在府城外东、南、北三面各建有小城(关城)。其中北小城是明景泰年间(1450-1457年)大同巡抚年富于城北所筑,南距大城170米,周长3600米,面积0.8平方公里,因城内有储存军马饲料的草场,又称作“草场城”,现在被称为“操场城”。

据悉,大同市古城恢复性保护工程中,东小城在几年前得以重建保护。专家表示,这次抢修加固就是先要探明城墙外侧基础情况及这些土衬石的位置,然后进行夯实加固处理。而这段石基有力地证明了北小城的具体位置,并划出了东边的界限,也从一个方面体现了当时的建筑工艺水平,有很高的历史文化价值。

北小城城墙周长3600米,保存至今的有三分之二的城墙,目前正在施工中的城墙272米,由于长期以来土体基础裸露,破损严重,加上近年来施工杂土堆积、排水不畅以及地下管线埋设等原因,扰动了墙体基础,既不利于保护,也存在很大安全隐患,所以相关部门从5月1日开始对这段夯土城墙进行加固。

○链接

据历史资料记载,大同城有一个独特的现象,它并非一个单独的四方形堡垒状城市,大同城格局由四部分组成:主要部分为高大坚固的镇城,在镇城的南、东、北墙外另外各有一个自成一体的四边形小城,分别叫做南小城、东小城、操场城,而各个小城也有独立的瓮城和月城,均与镇城相隔不到两百米,用吊桥与主城连接。

如果要进入大同镇城,必须先要通过3个小城中的某个,光通过的城门就至少有4-6个。就是进了外围的小城,主城的吊桥不主动放下,仍然进不到大同镇城里,这种防守措施使大同镇城真正成为了固若金汤的安全之地,为中国古代军事建筑中颇具特色的重镇名城,又因大同民间传说此地为凤凰降落的地方,因此这种四城有序排列的筑城格局被称为“凤凰单展翅”。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在这里发现了已知最早的测日影天文观测系统

    2019-01-01 22:59

  •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广州黄埔沙岭发现春秋时期越人墓地

    2019-01-01 22:58

  •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一次性发现这么多古代货币

    2019-01-01 22:49

  •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江西寻乌发现汉代古墓 于明清时被盗

    2019-01-01 22:46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