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墓地位于城河东岸一处半坡上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1-06 12:59 我要评论( )

位于会理县新安傣族乡的猴子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墓葬出土的两个带纹饰黑皮红色彩绘陶 猴子洞遗址石棺墓 大劈山墓地考古发掘现场 中国西南,横断山脉由南向北,怒江、金沙江、岷江等多条水系纵贯其间。由于其上接甘青地区,下连滇西北高原,狭长的南北走廊

位于会理县新安傣族乡的猴子洞遗址考古发掘现场

墓葬出土两个纹饰黑皮红色彩绘陶

猴子洞遗址石棺

大劈山墓地考古发掘现场

中国西南,横断山脉由南向北,怒江、金沙江、岷江等多条水系纵贯其间。由于其上接甘青地区,下连滇西北高原,狭长的南北走廊地带成为民族活动和迁徙的天然通道,被称为中国西部最重要的“民族走廊”之一

这里地理环境复杂,千年前,这里的古人从何而来?又是如何适应这里复杂环境的?随着目前四川考古发掘面积最大的乌东德水电站四川区域考古发掘项目的不断展开,至纯天珠这些谜底有望揭开。

该项目去年6月启动,近日,在金沙江下游又有考古新发现。4月26日至27日,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会理县政府共同举办的乌东德水电站(四川)考古发掘阶段性成果论证会在会理县举行文玩全国十余名考古专家参会。

乌东德水电站位于四川省会东县和云南省禄劝县交界的金沙江上,是金沙江下游河段(攀枝花市至宜宾市)规划建设的乌东德、白鹤滩、溪洛渡、向家坝四个梯级水电站的最上游梯级,是我国目前第四大水电站。

2015年12月,乌东德水电站项目获国务院核准建设。受中国长江三峡集团公司委托,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承担了乌东德水电站(四川段)库区的文物保护工作。乌东德水电站淹没影响区(四川段)共涉及文物古迹22处,其中枢纽工程建设区3处,水库淹没影响区19处,计划发掘面积共计13.48万平方米,地面文物保护点1处,,投入文物保护经费2.6亿元,是四川省发掘面积最大、投入人力最多的一次文物考古项目。

会理县是乌东德水电站淹没影响区(四川段)涉及文物古迹最多的,共计17处。2017年4月,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联合凉山州博物馆、会理县文物管理所启动了文物保护和考古发掘工作。目前文物保护及考古项目已按相关工作方案全面开展,并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猴子洞遗址

文化最早可至新石器时期

26日下午,考古专家一行来到会理城河西岸一个叫猴子洞的遗址。此处遗址大致呈C字形分布,中间被一个采砂大坑破坏,因而划分成为南北两区。

“发掘中,我们看到有7层地层,其中第4、第5、第6、第7层都是年代较早地层,最早可至新石器时期。”该项目总负责人刘化石说,这在此次考古发现中尤为重要。

猴子洞遗址是受乌东德水电站工程影响的一处重要早期遗址,遗址面积约1万平方米,包含生活区和石棺葬墓地,墓地主要分布于生活区的边缘地带。目前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发掘该遗址面积达4100余平方米。

经发掘,共揭露石棺葬121座,灰坑78座,灰沟6条,房址19座,灶4座;出土陶器、石器、骨角牙蚌器等各类器物1000余件,包括生产生活用具、装饰品、武器等,并采集到较完整人骨数十架。遗址初步判断年代可早至距今4300-3000年。

同时发现石棺墓与居住区

“石棺墓和居住区遗址在同一个地方被发现,这是以前没有过的。”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罗二虎说,从现场看到的地层关系来说,石棺墓和居住区为同一地层,虽然石棺压在了房址上,时间稍晚,但基本可以确定它们是同一个时代

罗二虎说,就该新石器时代晚期居住遗址来说,其本身就具有重要性。“在横断山区南部,此前从没有发现如此密集的房屋,从现场情况看,这很有可能聚落的一个部分。”

猴子洞遗址延续时间长,罕见的是同时发现石棺葬墓地及居住区,这将为探索城河流域石棺葬源流及与金沙江流域石棺葬文化的关系,解决青藏高原东麓、川西高原与云贵高原石棺葬人群的文化互动、人类迁徙提供重要资料

墓葬出土器物千余

现场墓葬绝大部分成组成排分布,并有数座合葬墓。“这显示居民聚族而居,聚族而葬的习俗。”刘化石说,除此以外,在近半数墓葬中,还发现了随葬石镞、陶器、骨饰、海贝、螺壳、蚌壳、动物骨、牙、角等千余件,以陶器和石镞为主,墓葬规模随葬品差异显示社会总体较为平等。

摆放于出土文物陈列室内最左侧的随葬品中,两个带纹饰的黑皮红色彩绘陶十分精美,为这一地区首次发现。

介绍,在猴子洞遗址的17座墓葬中,发现了非正常死亡现象,包括身中箭镞、骨骼缺失、错位、破损、体态扭曲等5种形式,这表明,当时该地可能经常面临人群间的剧烈冲突。

大劈山墓地

已揭露墓葬192座

城河是金沙江的支流,河水清澈见底。通过一座临时搭建的小桥,往山坡上攀爬数百米,便来到了大劈山墓地。

此处位于会理县新安傣族乡新田村5组,墓地位于城河东岸一处半坡上,高出城河河面百米左右。北为陡坎,南与小营盘山石棺墓葬群相连,东靠大山,墓地面积约6000平方米。墓地为新石器时代晚期至战国时期石棺葬,距今约3000至4000年。

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考古现场负责人高寒在现场介绍,2002年和2009年由四川省文物考古研究院、凉山博物馆与会理县文物管理所联合对该墓葬区进行了两次抢救性发掘,发现墓葬21座。从今年3月起,开始了大面积发掘。

目前,该墓地已揭露墓葬192座。发掘清理完毕的27座,其中18座墓葬都有随葬品出土。

石棺形制完整再现“割肢葬”

石棺葬是我国西南地区分布较为广泛的一种考古学文化遗存,在岷江上游、雅砻江中下游、滇西地区、大渡河中游、金沙江流域都有分布。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所以鱼是主要的肉食资源

    所以鱼是主要的肉食资源

    2019-01-06 10:21

  • 文物保护部门还将对该古墓作进一步的勘探和抢救性挖掘清理

    文物保护部门还将对该古墓作进一步的勘探和抢救性挖掘清理

    2019-01-06 07:07

  • 考古人员无法了解墓主人的准确身份

    考古人员无法了解墓主人的准确身份

    2019-01-06 06:48

  • 这为最终确定遗址年代提供了重要考古依据

    这为最终确定遗址年代提供了重要考古依据

    2019-01-06 03:43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