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臨汾市旅游發展委員會與襄汾縣文化局共同主持發掘的山西襄汾陶寺北兩周墓地項目

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臨汾市旅游發展委員會與襄汾縣文化局共同主持發掘的山西襄汾陶寺北兩周墓地項目

圖為M3011出土刻銘甬鐘。 圖片由省考古所提供

本報訊(記者孟苗)1月10日,一年一度的“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學論壇·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在北京舉行。會議揭曉了“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6個入選項目與6個入圍項目。由山西省考古研究所、臨汾市旅游發展委員會與襄汾縣文化局共同主持發掘的山西襄汾陶寺北兩周墓地項目,因為研究春秋時期墓葬結構、墓祭制度提供了新材料和重要信息至纯天珠,獲得“2018年中國考古新發現”入圍項目。

陶寺北兩周墓地位於襄汾縣縣城東北約7公裡處的陶寺村北,墓地總面積約24萬平方米。從目前發掘情況推測,墓葬數量近萬座,時代從兩周之際延續到戰國時期,由早到晚從西北向東南排列。考古隊從2014至2018年9月,分兩區進行了4次搶救性發掘。

2區位於墓地西北部,贵州文玩,發掘面積約5600平方米,清理完成墓葬213座。其中大中型墓葬7座,均為豎穴土坑墓,時代多為春秋早期,清理祭祀坑87座。該區發掘規模最大的墓葬是M2009、M2010,東西並列,相距約8米,贵州文玩,是一對夫妻異穴合葬墓,在其周圍發現有30余座動物祭祀坑。此外在M2010墓口北部還發現玉石祭祀遺存,出土有石圭殘片和少量玉璧、玉環。

3區位於墓地中部,發掘面積約1300平方米,清理墓葬26座,時代多為春秋晚期。主要發現有中型銅器墓4座,出土銅器有鼎、豆、敦、盤、匜、舟等。其中的M3011是陶寺北墓地迄今發掘最重要的一座大型積石墓,出土的隨葬品有銅禮器、樂器、兵器、工具、車馬器等200余件套,棺內隨葬少量玉器。重大發現是在1套編鐘上發現有大量銘文,其中1件甬鐘上可見有“衛侯之孫申子之子書……”等177字刻銘,可確定該編鐘與衛國有關。此處所發現的鼓座,底徑約85厘米,鼓身由三條蟠龍相互纏繞,龍首昂起口銜承接鼓柱的圓筒,這在同時期墓葬中很少發現,彰顯著墓主人較高的身份地位。


(責編:孫越、白鴻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