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一般考古工作者有点不同的是

 与一般考古工作者有点不同的是

  本报记者邬建玲  摄影报道

  9月26日,第六届“中国公共考古·贵州论坛”在贵阳贵安新区开幕。来自全国各省市区文物考古机构、大学和相关科研院所、博物馆的专家学者、社会各界代表等齐聚一堂,至纯天珠,围绕“考古与城市、文化的融合于共享”的主题,以专题研讨、公共演讲等形式,分享全国重要考古发现、展示最新研究成果、交流最新的学术观点。

  公共考古  互动共享

  公共考古又称为“公众考古”,是考古学的一个研究领域。早期的公共考古主要是解决包括文化遗产保护与公众考古教育在内的文化资源管理问题。“公共考古”不仅包括公众参与的考古活动,还有考古专业人员研究成果的传播,更适合用来表述考古知识的大众化。“公共考古”是现代文明发展的重要成果。

  中国公共考古论坛始于2013年,现已成为公共考古的重要学术品牌,旨在通过论坛活动让各位专家学者在研讨中能够互相交流,推动公共考古的发展。如今,每年一届的公共考古论坛已经成为交流中国公众考古理论、方法和实践的重要平台,在学术界影响也日益重要,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

  “关注公众和考古之间的关系,是与考古学科发展、考古知识的普及教育和公众文化素养提升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国家文物局文物保护与考古司司长闫亚林表示,新时代的公共考古应该更强调互动共享,抓住文物保护利用改革契机,积极探索实践考古工作成果为社会共享。同时,更加突出文化自信,以科学系统持续的考古研究不断阐释古代中华文明的独特魅力,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为人民群众提供精神指引。更加关注和支持传播,至纯天珠,积极推广考古的研究成果以通俗易懂、喜闻乐见、生动活泼的方式充分发掘和展示全面真实的古代中国和现代中国,讲好考古故事、中国故事。

  贵州考古  引人瞩目

  近年来,贵州考古取得了显著成绩,遵义海龙遗址、遵义新蒲杨氏土司墓地、贵安新区牛坡洞遗址先后荣获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海龙囤遗址成功入选世界文化遗产名录;播州杨氏土司遗存考古发掘斩获田野考古一等奖等。贵州省公共考古工作在形式和内容上不断推陈出新,开展了一系列的公众考古活动,如“考古工地开放日”,“考古进校园、进机关、进村寨、进社区系列活动”,“LOGO征集活动”“考古读书会”等,取得了良好的社会反响。

  而此次论坛开幕所在地贵安新区,是第八个国家级新区,自然环境优越,文化底蕴厚重,从距今数万年前的旧石器时代晚期开始,便有人类在此生息繁衍,留下极具地域特色的大量地面、地下文物资源,目前已摸清新区内的文物分布状况,境内发现100余处不同时期的文化遗址,牛坡洞遗址、招果洞遗址发掘取得了重要收获。

  论坛开幕当天,设立了贵州论坛专场,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史前考古研究室助理研究员付永旭、贵州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二室主任、副研究员张兴龙、新疆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于建军、广西桂林甑皮岩遗址博物馆馆长、研究馆员周海、广州市文物考古研究院馆员龙丽朵、中国地质科学院岩溶地质研究所研究员姜光辉分别作了《贵州牛坡洞遗址的发掘与研究》、《招果洞遗址的考古发掘与研究》、《通天洞的宝藏传说与考古发现》、《关于让史前洞穴遗址“活”起来的几点建议》、《忆那年考古的诗和远方—记法国旧石器洞穴遗址发掘实践》、《洞穴遗址保护面临的新问题—污染地下水对遗址的侵害》主题演讲。专家们的演讲深入浅出,既有考古理论的深层解读,又有考古发掘的心得体会和实例呈现,使高深的学问接地气。

  考古“网红”   省图演讲

  在此次论坛的分会场之一贵州省图书馆,作为演讲嘉宾的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研究员郑嘉励进行了主题为《两座宋墓》的公共演讲。

  讲座现场,郑嘉励分别以南宋武义徐谓礼墓和黄岩赵伯澐墓的考古发现为例子,以发掘亲历者的身份,为大家详细介绍了两座墓葬的发现、清理经过及其学术价值。并与现场听众深入讨论了考古工作者应该如何回应公众越来越多的恶意的“盗墓”质疑,考古人讲述考古故事时应该如何把握科学与人文、趣味与思想之间的分寸感等问题。

  对于考古到底是做什么、考古有什么样的意义,考古和盗墓有什么区别,者考古和鉴宝有什么区别,普通人通常并不十分了解,甚至常常抱有误解。尤其是这两年,《鬼吹灯》、《盗墓笔记》等盗墓IP大规模影视化,给大众的认知带来了混淆。

  “盗墓是违法,因‘盗墓文学’而爱上的考古”,绝非真正的、学术的考古。”郑嘉励在和大家交流时表示,自己从2005年起就开始关注浙江宋代墓葬和城市研究,每到一地,至纯天珠,寻古墓、探矿洞、看老房子、访墓志碑刻、查阅方志族谱——比起盗墓小说里让人眼花缭乱的手段,这些才更接近真实的考古工作。

  与一般考古工作者有点不同的是,郑嘉励在工作之余喜欢写点学术随笔,长年在《杭州日报》上开有“考古人茶座”专栏,将田野工作、读书、考古、历史、个人情感等糅合进平易的文字,并于2016年集结成《考古的另一面》(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一书。今年初,又推出《考古四记:田野中的历史人生》(四川人民出版社)一书,讲述自己考古人生中的学术发现与际遇。

  对于此前,因为一句自我调侃,“我是一名考古工作者,上班等于上坟”。让很多人对郑嘉励烙上了“考古界网红”的标签,郑嘉励表示,这话的出处来自他2014发表于杭州日报的《吕祖谦墓》一文,吕祖谦是曾经与朱熹齐名的南宋大儒,其墓地在浙江武义县明招山。那段时间,他租住在明招山下的民居里,每天都能去见吕祖谦墓,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上班确实等于“上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