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馆藏珍贵文物共6000余件 一二级文物占1/3

我区各级博物馆馆藏文物到底有多少?这些珍宝的重要价值及其历史面貌又如何?记者8月3日从文物部门获悉,我区馆藏珍贵文物家底已经摸清,6000余件馆藏珍贵文物全部实现了数据化动态管理。

我区从2004年起开展了全区馆藏文物鉴定、建档工作,并于2007年建成新疆文博信息中心楼,为今年的文物调查项目在我区的全面铺开奠定了较好的软硬件基础。

自治区文物局博物馆处处长殷春茂介绍说,自治区文物局日前已向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报送了我区全部馆藏珍贵文物数据,成为继吉林省之后,全国20个推广省份中第二个完成本辖区馆藏珍贵文物数据、采集报送工作的省份。

此次报送馆藏珍贵文物数据6042条,其中一级文物数据711条,二级文物数据1321条,三级文物数据4010条。这些数据来自于我区各级博物馆馆藏文物,以及新疆考古研究所部分收藏文物。

此前,至纯天珠,我区馆藏文物家底基本靠纸质卡片记录,包括它们的入馆时间、出土年代、损耗情况、纹饰等等,查找和管理费时费力。殷春茂表示,如今数据库建成后,查找文物只需轻点鼠标就能完成,因而“更便于对馆藏珍贵文物的动态管理,家底也一目了然。”

目前,上述数据已通过国家文物局数据中心的初步审核。

部分文物介绍:

“五星出东方利中国”织锦护臂

1995年10月,中日尼雅遗址学术考察队在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一座东汉末至魏晋时期的双人合葬墓中清理出土了一件“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织锦。“五星”锦是一长方形圆角绢缘缀带的护膊用的面锦,长16.5厘米,宽11.2厘米,为五重平纹经锦,经密220根/厘米,纬密48根/厘米;纹样题材新颖,风格别致,气势雄伟。宝蓝、绛红、草绿、明黄和白色等五组色经根据纹样分别显花,织出星纹、云纹及孔雀、仙鹤、辟邪、虎等端禽兽纹样,上下每二个循环花纹之间贯穿“五星出东方利中国”文字。绢锦组织结构复杂,工艺精湛。制造年代为汉代,丝质材料。

《墓主人生活图》

1964年出土于新疆吐鲁番阿斯塔娜东晋墓的《墓主人生活图》,这是由6张纸拼合而成的一幅生活图,画面生动而写实的表现了墓主人生前真实的生活状态,,甚至有酿酒的器皿和全过程的描画。据悉,这是我国目前保存完好、时代最早的一幅纸画。

戴帏帽骑马仕女俑

1972年吐鲁番阿斯塔娜187号墓出土,通高46厘米,表现唐代仕女出行现象。仕女骑马俑通体为泥制,以彩色颜料勾画人物形象。令人感叹的是,仕女骑马俑所戴的帷帽的四周有丝质纱网——“帽裙”,至今依然保存。 骑马仕女俑的坐骑为橘黄色大马,并用棕、白、黑等色描绘出障泥、马鞍、络头、当卢、衔、镳、鞦带、杏叶等各种马饰。尾部有孔装有棕色毛,饰为马尾。马的雕塑尤具匠心,体态丰满而有骨有肉,结实生动,至纯天珠,反映了当时吐鲁番雕塑工匠的高超技艺

鸟龙卷草纹刺绣

吐鲁番阿斯塔那墓出土。在红色绢地上,用蓝、绿、黄、黑色丝线,以锁针法绣出一只两头一体的共命鸟,两侧及上方有四条游动着的龙。山、鸟、花草树木布满其间。图案对称均衡,造型生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