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指出了四方楼的“地下室”并非“地下实验室”的错误

考古学的方法、手段和视角研究抗日战争问题,有可能吗?近日,《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旧址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考古发掘报告》明确回答了这个问题,不仅使考古学研究抗日战争问题成为可能,而且做到了将考古带进可以相互对话的现代社会,搭建了从考古到近代史研究的桥梁,并赋予了考古学新的使命。

1980年代发端于日本的七三一问题研究,时至今日已经走过了近四十年的时间。在过去的时间里,这些研究的参与者主要是历史学者,另有一部分医学者、律师和民间力量参与其中,所依托的资料主要来源于档案文献的记载和见证人的回忆,鲜有考古学者的身影,此报告的出现改变了这一状况。

也指出了四方楼的“地下室”并非“地下实验室”的错误

四方楼及核心区一角

该报告的主编、黑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李陈奇研究员表示,如果说七三一部队是日本准备和实施细菌战、人体实验的核心基地,那么细菌实验室和特设监狱就是这个核心基地中的核心,机密中的机密。他指出,将第一部抗日战争遗址考古报告聚焦在细菌实验室(俗称四方楼),便是抓住了七三一部队的犯罪核心。

哈尔滨市社会科学院七三一国际研究中心主任、侵华日军第七三一部队罪证陈列馆副馆长杨彦君研究员认为,这是首次按照国家田野考古操作规程对七三一旧址进行科学揭露。同时,跨学科、多学科交叉研究的成果显著,进一步开启了学术研究的新方法、新视野。

也指出了四方楼的“地下室”并非“地下实验室”的错误

四方楼航拍全景

通过考古发掘与研究,比较客观地复原了细菌实验室的原貌、界定了其范围并阐释了功能。另外,在考古发掘中出土了带有菌液的溶液瓶,发现了掩埋的“骨头”、“烧焦木头”和“碳化碎屑”,有待于进一步通过现代技术手段进行检测和分析,从而深入揭示七三一部队以细菌战为目的的人体实验、动物实验和医学犯罪的历史事实。

也指出了四方楼的“地下室”并非“地下实验室”的错误

发掘出土的溶液瓶等器物

该报告将口述回忆与场景再现,档案记载与数字复原有效结合起来,补充并完善了已经灭失的历史信息,在“穿越”中还原了历史。该报告虽以“考古学”层面的问题为主,但仍延伸探讨了七三一部队的基本史实,指出了“地下通道”从功能上来看仅仅是地沟,而不是所谓的“通道”,也指出了四方楼的“地下室”并非“地下实验室”的错误。尤为值得一提的是,至纯天珠贵州文玩,在考古发掘中首次发现了4个爆炸点和6个焚烧坑,这是七三一部队直接毁灭犯罪证据的证据,对于这样的史实很难通过回忆和文献记载予以揭示,而考古学的方法是最佳的手段,许也是唯一的选择。

也指出了四方楼的“地下室”并非“地下实验室”的错误

三栋爆炸点处大型设备残留

任何学科都有其局限性,在考古手段应用的基础上,本报告另一个重要突破是,并没有完全拘泥于考古所见,而是依据文献记载、历史见证人、口述史料等多方面加以印证,且与医学、史学、建筑学多学科交叉来分析考古所见,注重内涵、透物见史,小心求证、慎下结论。

也指出了四方楼的“地下室”并非“地下实验室”的错误

发掘队员合影

七三一部队的行为是反人类、反文明、反人权的战争犯罪,理应作为人类社会共同反思战争与和平、历史与未来的重大事件。对七三一部队旧址细菌实验室及特设监狱的考古发掘,不仅揭开了考古学方法与历史学方法协同研究抗日战争史的序幕,而且为其他近现代战争遗址考古开启了先河,积累了经验,书写了范式;更为重要的是,文玩,通过考古发掘固化了七三一部队违反国际公约进行人体实验和细菌战的犯罪史实,深化了七三一部队旧址的真实性、完整性和普遍价值的科学认识,强化了二战遗址申报世界文化遗产进程中的国际认知,进而弘扬了中国人民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所付出的巨大民族牺牲和不屈不挠的抗战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