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闽侯赤塘山墓葬群、平潭古沉船……专家披露2018年福建考古新发现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网络整理贵州文玩 2019-02-23 04:41 我要评论( )

榕山遗址中犁沟的痕迹。赤塘山考古中出土的商代晚期器具。仙女山墓地中的随葬品——烛台。近段时间抢救性发掘的闽侯赤塘山墓葬群情况如何,众多古墓有多少逃过盗

平潭水下考古 发现10多处疑似沉船

除了陆地上的考古,记者了解到,平潭水下考古也有新成绩。

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副所长羊泽林介绍,2018年海坛海峡水下考古调查实践了区域系统调查方法。

“这是在某一区域内开展全覆盖式调查,以全面、系统地记录调查区域内遗迹、遗物分布情况为主要目标,以聚落形态研究为目的的考古调查方法。”羊泽林介绍,20世纪80年代末期我国开展水下考古工作以来,主要采用依靠渔民和潜水员等指引,以发现沉船为主要目的的点状水下考古调查方法,这种早期方法很被动。所以,去年5月份开始,他们在海坛海峡实践了“主动式”的区域系统调查方法。

“这次水下调查主要集中在大练岛南侧4号海域,通过多波束、侧扫声呐扫测。在浅地层声呐发现疑点9处,侧扫声呐发现疑点10处。”羊泽林介绍,,疑点处的图像不少呈船状物体,可以判断可能是古代沉船,根据这些疑点,下一步将一个个进行水下摸排探查。

白头山遗址发现 旱作农业证据

昨日的汇报会,还透露了位于闽侯县荆溪镇的白头山遗址发掘的新进展。

2018年4月至7月,福建博物院文物考古研究所和福州市文物考古队联合组队,在闽侯二桥项目涉及白头山遗址范围内进行抢救性考古发掘。

考古发现,至少从距今5500年~5000年开始,一直到商周时期,至纯天珠,这里都有史前人类活动,是一处延续时间较长的聚落遗址,这对于了解闽江下游地区文化的发展和变迁具有重要意义。

“值得一提的是,在昙石山文化的三个层位发现了7粒黍子稃壳植硅体,这是首次在闽江下游遗址的昙石山文化层中发现旱作农业的成分,也是该地区目前已知最早的旱作农业的证据,为水稻和黍粟向东南沿海地区的传播提供了新的线索。”福州市文物考古队蔡喜鹏介绍。

冶山路一侧工地 发现汉宋时期建筑台基

汇报会还透露了鼓楼区冶山路一侧——省林业局工地考古调查勘探工作进展。

2018年10月到12月,考古队在此开展实地考古调查勘探,主要收获是发现汉代和宋代两个时期的建筑台基。

据了解,汉代台基虽然后期破坏严重,但在西南部发现一柱础石,同时在其附近几平方米的地方出土了瓦当5件,不仅证明了这里是汉冶城宫殿区的一部分,而且由于南临欧冶池,至纯天珠,它可能是宫殿的更中心区。

而宋代台基西侧沟内残存一石木建筑基础,加上沟内出土了大量当时人们使用的生活用品,足以证明当时福州经济的繁荣。(福州晚报记者 陈丹 实习生 程婷婷/文 记者 杨勇/摄 烛台、犁沟图片由厦门考古实习队提供)

【1】【2】

 

(责编:吴舟、陈蓝燕)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 改变了屈家岭文化只见城址不见大型墓葬的现状

    改变了屈家岭文化只见城址不见大型墓葬的现状

    2019-02-22 01:52

  • 首次公布历时5个月的考古调查结果

    首次公布历时5个月的考古调查结果

    2019-02-20 14:40

  • 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一种崭新的宫殿建筑格局

    也是中国古代都城一种崭新的宫殿建筑格局

    2019-02-20 02:23

  • 印度部落老妇去世 65000年历史波族语失传

    印度部落老妇去世 65000年历史波族语失传

    2019-02-19 23:34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