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古研究

衡东考古发现(一): 汉墓 窑址价值获认可

字号+ 作者:爱文玩 来源:贵州文玩 2019-03-09 21:14 我要评论( )

衡阳广电网为衡阳广播电影电视局(中心)官方网,率先开辟了衡阳新闻视频网络点播、直播服务,包括衡阳电视台,衡阳公共频道,广播电台,等频道新闻。在为衡阳市

今年2月份,在衡东县大浦一建筑工地,施工人员惊奇地发现了疑似古墓群和窑址。经省文物考古研究所、市县文物局组成的考古工作队几个月的发掘,这些被定名为洋塘山墓群及毛山窑址的考古项目,被认定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正文】

这一批发掘的墓群为东汉墓群,墓葬分为砖室墓和土坑墓两类,基本分布在洋塘山西麓南侧和南麓。砖室墓,均为长方形单室墓,墓葬方向较为一致,多为东西向,背山面江,少数带斜坡墓道和砖砌排水沟,至纯天珠,长度在3-6米。从墓葬形制及出土器物特征来看,这批砖型墓的时代约在东汉早中期。

    

【同期声】杨宁波 湖南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现在已经发现了40几座墓葬,还有10几座窑址。

 

【正文】

在发掘现场,记者看到,墓葬区非常整齐,墓葬多以砖砌结构,每个砌砖上都有一定的纹路,装饰非常漂亮,墓砖多饰有叶脉纹、铜钱纹、菱形纹、圆圈纹。在墓葬区底部,配备排水系统,宛如一个现实生活的房子。        

其中,考古专家发现了一座规格最高的墓葬,它是一座夫妻合葬墓,全部用青砖砌成。在清理现场,杨宁波告诉记者,由于年代久远,原来墓葬里是空心的,现在已经完全被泥土淤积,不过墓葬区形制已经基本清晰

    

【同期声】 杨宁波 湖南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我们眼前看到的这个合葬墓,它是一个前室,还有后面两个后室,后室就是放人骨的地方,夫妻人骨的地方,文玩,前面主要就是祭奠位置,放随葬品的这个地方。 

 

【正文】

这样形制的一座墓,表明当时墓主人社会地位较高。 

    

【同期声】 杨宁波 湖南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从它现在这个结构来看 当时能砌规模这么大的一座墓葬的话,它这个家庭还是有一定的经济实力的,而且像这种多室墓,它是从东汉晚期开始以后逐渐流行起来。它表示代表着一种墓葬埋葬的这种制度的演变的过程,也就是说从东汉晚期以后,当时的人们已经开始这种家庭合葬了。 

 

【正文】

杨宁波说,在发现东汉古墓的时候,考古人员还发现了越人墓,这些墓主人正是到大浦最早的一批移民。

   

【同期声】杨宁波 湖南考古研究所助理研究员

 所谓越人,就是秦汉时期的土著民, 主要是从长江下游移民过来的。

 

【正文】

在发掘墓群过程中,衡东县文物局还发现了迄今为止,在湖南省境内汉代墓群唯一的集中烧制印纹硬陶的毛山窑址,窑址分布在洋塘山西麓北侧,它的发掘更是令湖南考古界惊喜。经过初步测量,文玩,其中一座龙窑长达15米多,比之前在浙江发现的最长的龙窑还要长,达到中国之最

    

【同期声】秦光政 衡东县文物局副局长  

发现这个山上有这个红小陶,就是这后面有这个红色的烧土堆积,就进行发掘,发掘一看是窑址的分布。

 

【正文】

   现场考古专家介绍,墓群中发掘的随葬品印纹硬陶与窑址表面采集的印纹硬陶无异,这证明墓葬中的印纹硬陶随葬品来源于这些窑址,另外在窑址采集品中发现较多表面施青釉的产品,部分已非常接近东汉青瓷。

【同期声】秦光政 衡东县文物局副局长  

   一种是横隔纹的釉陶,这种釉陶的出现,这引起了我们省内专家的重视,如果这个陶片的风格是汉代的话,这个釉陶也是汉代风格,那么对我们中国陶瓷史的发展,它就是一个转折点。

【正文】

   而印纹硬陶和青瓷共烧是湘江下游早期青瓷窑址的特征,以往考古界一直认为湘江下游的青竹寺窑等东汉窑址是湖南青瓷的起源地,此次湘江中游印纹硬陶及釉陶窑址的发现为研究由陶向瓷的过渡以及湖南早期青瓷的起源地提供了新的材料和视角。

转载请注明出处。

1.本站遵循行业规范,任何转载的稿件都会明确标注作者和来源;2.本站的原创文章,请转载时务必注明文章作者和来源,不尊重原创的行为我们将追究责任;3.作者投稿可能会经我们编辑修改或补充。

相关文章
网友点评
尚未注册畅言帐号,请到后台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