着眼于平潭史前遗址考古的成果

  文化底蕴是一座城市的魅力所在。近年来,平潭考古发现不断取得突破性的进展。截至目前,平潭岛已经发现26处史前遗址,时间涵盖旧石器时代到商周时期,形成了相对完整的史前文化谱系,逐渐勾勒出岚岛几千年的发展历程。

  平潭拥有众多得天独厚的海岛特色资源和史前文化遗迹,是个有文化底蕴、有历史背景的岛屿。平潭文化发轫于“壳丘头文化”。建设平潭壳丘头文化考古遗址公园,无疑是丰富平潭文化底蕴、发展平潭文化旅游的重要推动力,也将同时架起岚台两地历史文化交流的桥梁。

  目前,国际考古学界和中国考古学界都把平潭壳丘头当做南岛语族最早离开原乡的起点。近年来,实验区抓住南岛语族文化主题,深入探索海峡两岸人文血脉关系,结合海岛自然生态,推动“旅游+考古”创新发展,打造平潭标志性的文化名片。

  “今年,平潭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要完成学术交流区剩余6栋石厝改造提升、溯源之路景观改造提升项目,开工建设壳丘头遗址博物馆,充分发挥博物馆的特有优势和经济价值,将博物馆与旅游、文化等产业有机融合,增强文化软实力,促进我区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以及国际旅游岛的建设。”实验区社会事业局文体处处长高李杰说。

考古资源丰富

吸引高校和学术研究机构纷纷入驻

  目前,南岛语族文化是国际热门的课题之一,而其起源地之一壳丘头文化遗址承载了许多的历史积淀。自1964年在平潭平原镇发现壳丘头遗址以来,福建省博物馆考古队分别在1985年和2004年对平潭壳丘头遗址进行了两次发掘,并有诸多惊喜。

  先是挖掘距今7000多年的壳丘头遗址,代表着闽台地区新石器时代的早期文化,是福建乃至我国史前海洋文明的重大考古发现,之后又在平原镇上攀村发现龟山遗址,证明平潭有大型青铜时代的聚落遗址等。学界认为,这些史前遗址不仅填补了平潭史前文化发展脉络的一些缺失,对促进福建史前文化、闽台关系、南岛语族起源等课题研究具有重大意义。平潭丰富的考古资源,已然成为研究历史文化的重点对象。

  2010 年 11 月,6 名南岛语族的后代驾仿古独木舟,从法属波利尼西亚的大溪地出发,历经千辛万苦,沿着祖先的足迹来福建寻根,最终认为平潭的壳丘头文化遗址是他们祖先的发源地。

  2016年,美国夏威夷大学人类学系教授、考古学家罗莱随同福建省博物院考古团队,到平潭壳丘头文化遗址、龟山遗址、东花丘遗址等文物发掘现场调研后,发现遗址有几层贝壳、贝丘层文化层的内涵。他推断平潭波利尼西亚南岛语族海上迁徙的第一块踏板。“这里许多的考古遗址和遗址出土的证据,包括我们发现的陶器等大量遗物,都显示了平潭和太平洋岛屿之间的联系,考古界也早已证实了平潭壳丘头遗址是福建沿海最古老的考古遗址。”

  着眼于平潭史前遗址考古的成果,2017年11月,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福建博物院以及平潭综合实验区联合成立了“国际南岛语族考古研究基地”,选址平原镇上攀村。该基地是依托壳丘头遗址聚落群而建的中国首个国际性南岛语族考古研究机构,致力于深探台湾海峡两岸史前考古调查、发掘与研究。2018年4月,厦门大学在此设立了考古实习基地,并入驻开展考古发掘工作。今年1月,壳丘头考古遗址公园入选第一批省级考古遗址公园。

  据实验区社会事业局工作人员透露,目前福建省博物院考古所研究生已入驻基地,在平潭开展考古发掘工作。为更好地做好考古科研工作,基地还将继续开展学术交流区剩余6栋石厝的提升改造,预计可于今年完成,以满足后期入驻的中国社科院考古所和厦门大学学生考古队的科研、实践用房的需要。